由德国公司负责整体设计的“阳光谷”和膜结构,施工难度颇高。以阳光谷为例,6个“阳光谷”共有1万多个钢结构节点,连接3万多根杆件,再在其上覆盖玻璃。这么复杂的结构,中间哪怕出现一点小误差,就会最终导致“阳光谷”上部的“喇叭口”无法合拢;与此同时,还要让“阳光谷”整体呈自然弧形,不能有生硬的连接点。这些都使“阳光谷”的具体结构设计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世界级难题”。
一开始,德方建议,请德国最好的结构设计公司来做“阳光谷”。2008年初,高超和中方设计人员跑到德国一看傻了眼,对方报价高达9000万元人民币,这还仅仅是设计费用,不包括建设成本,而且时间节点也由德方说了算。中方人员反复合计,决定还是自己做。于是,在高超牵头下,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、同济大学、上海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课题组,力争拿下“阳光谷”。
在接下来大半年时间里,高超和同事们仅图纸就画了7万多张,堆起来是一座颇为壮观的“小山”。为了提高精度,他们在每个节点和杆件之间,设计了一种称为“牛腿”的连接点,通过巧妙控制“牛腿”的加工工艺来提高“阳光谷”整体的精度。为此他们还“请”出工业机器人,精密切割每一个“牛腿”段件。整个“阳光谷”共有7万多个“牛腿”,每一个的切割面都不尽相同。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。最终,“阳光谷”的结构设计成本控制在人民币1800万元左右。
膜结构的设计也同样复杂:拉索多了,不美观;拉索少了,稳定性就会打折。高超和同事们曾经通宵达旦做承载试验,只为找到膜结构中最“薄弱”的一处,好加以改进;他们也尝试过用各种方式拉扯膜,从撕拉处看膜的韧性……现在大家看到的膜结构,厚度仅为1毫米,但张拉力的承受度可达每米5吨。
现在,“阳光谷”和膜结构已成为游客争相留影的世博“地标”。高超在自豪之余,并未完全放心和放松下来。“接下来就看"阳光谷’和膜结构能否经受住夏季台风考验了,我在"义务’讲解之余,还是要严阵以待。”